长期以来,中等职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要不要搞,怎么搞,搞什么,是困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中职学校管理者的难题。
10月24日,由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武汉市华研教育研究院承办的“2024年中等职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师生共50人,穿山越水,风尘仆仆,辗转1500多里,来到南黄海之滨的江苏省如东县,探寻该校近年来成功组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奥秘。

研讨会现场
本次“南通·武汉财商创客教育研讨活动”由江苏联院如东分院、如东中等专业学校具体承办。在欢迎仪式上,如东分院党委书记丛杰感慨地说,武汉同行不远千里前来研讨创新创业教育,这种精神、这股狠劲十分“给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虽然小有成就,但很多想办的事还没有办成,能呈现出来的项目还不够丰富,自己感受到了“压力”;学校成功举办本次交流活动,打开了财商创客教育跨省推广的局面,为今后推进东西部创新创业教育合作注入了“动力”。

丛杰书记主持
在交流环节,来宾们听取了陈建副校长所介绍的“一核心、三层次、四联动、五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思路和成果,饶有兴致地观摩了陈校长所指导创新项目的展示视频,见证了优秀毕业学生从创新走向创业的惊人蜕变,对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宏观构思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陈建副校长介绍“五创融合”教育体系
校科创融汇实践中心负责人张存江则以“双场合一、三财递进、四维同育:财商创客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为题,详细解读了学校十多年来专注开展财商创客教育研究与实践的理论构建、实施路径以及社会影响,在娓娓道来的叙事中,来宾们或凝神沉思、或会心一笑、或感慨陈辞,无不共情于如东分院财商创客教育一路以来的艰辛与不易,感慨如东分院领导层的高瞻远瞩,羡慕如东分院有如此优异的干事创业环境,欣喜如东分院优秀学生的成功人生,赞叹团队教师的优质发展。交流结束后,来宾纷纷留下联系方式,表达后续持续合作的意愿。

张存江分享财商特色教育
在学校科创融汇实践中心,来宾们看到了2012年的“如东县创新研究会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基地”和2024年的“如东县创新研究会职教分会”两块穿越12年的牌篇,听取了实践中心老师的介绍,来宾们见识了创新社团的学生如何灵活地调试工业机器人制作产品,如何运用AR、VR工具,从用户的角度体验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增进创新作品的用户体验,感受科技赋能创新创业教育的氛围。对“创新项目从何而来”有了初步的感悟:社会创新研究组织、合作企业的项目,正是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源头活水。

观摩机器人调试

体验虚拟现实项目
在红木雕刻创业孵化园,来宾们见识了学校产业教授刘承林大师如何指导学生学习雕刻技法、如何构思雕刻艺术作品,感受非遗传承项目如何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珐琅彩创业园,来宾们被琳琅满目的作品吸引住,更被熟悉制作珐琅画的学生震惊到了,纷纷表示:“创新创业项目要落地生根,以社团活动的方式持续推进,是一条比较容易实现的好路子”。

观摩红木雕刻作坊
在校外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南通今政公司总经理刘松柏等告诉来宾,在县商务局指导下,今政公司组织如东分院即将毕业的电子商务等专业的学生,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以创业团队的形式,分头解决本地农业合作社、特色农庄和传统产业的电商服务问题,有效推广了本地“如意东方”品牌系列产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训以后,学生毕业前就已经成为电商行业的“熟练工”了。目前公司正在跟学校合作,将校外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成功做法复制到校园内,在学校中心位置新建一个功能更加完备、更加方便整班实训的电子商务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来宾们看到学生们在自己的工位上忙碌着,好奇地打听着每一个细节,当得知这些孩子已经掌握了多个岗位的操作技能时,不少老师感慨地说:“这些孩子真厉害,小小年纪就已经在用自己的专业技能解决社会问题了!”

听取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情况介绍

在创业乳化基地与学生互动
走进校外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林韵堂”,来宾们观赏着展厅里所陈列的一件件工艺精美、色泽自然、充满创意的红木雕刻艺术品,不由发出一阵阵惊叹声;浏览着满墙的荣誉证书,不由对大师投去敬佩的目光;倾听着大师讲述每一件艺术作品的取材故事和蕴含创意,不由纷纷伸出大拇指,来宾们感慨地说,这才是真正的工匠精神!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职业学校的学生哪有发展不好的道理!

听刘承林大师讲解作品故事

听刘大师介绍众多奖励证书
武汉市教科院王辉主任深有感触地说:我就是财经商贸专业出身,一直为本专业如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感到困惑,如东分院、如东中专打开了一条政、行、企、校共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新路子,把本地特色产业的电商营销作为创业孵化项目,发动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十分值得学习与借鉴。学员们也纷纷表示,将把学到的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带回武汉,结合本地实际,努力打造具有武汉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王辉主任发表感想
审核:张存江